读书抄书打卡国汇策略
提起邓小平爷爷,大家都知道其是改革开放的引路人。但是,你知道在改革开放元年的中国到底是什么样的场景吗?1979年1月份美国的时代周刊用了整整48页来介绍,其标题为《新中国的梦想家》。
我们都知道改革开放是从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,也就是1978年12月份,我们来看看当时的中国是一片什么样的场景。
1978年我国设计了国家经济振兴计划,要向欧美和日本引进600亿美金,新建120个重大项目,就如我国“一五计划”的“156工程”一样。在国家政策和领导人的大力推行下,当时欧美和日本的外资考察团如潮水般涌来,但看到中国的景象后又如潮水般退去,外资计划在1979年初宣布流产。
在外资考察中国当时场景的时候国汇策略,总结了当时中国的三个现状:
1、中国的工业基础非常差,差到什么程度呢?武汉钢铁厂还在用着1840年产的车床,并且宣称现在还很好用;
展开剩余54%2、劳动效率及其低下,外资考察团是这么描述的,酒店墙上破了一个洞,在当时的中国,修补一个洞需要三个人,一个人拿着水泥和石灰,一个人指着这个洞,一个人补洞;
3、意识形态问题很严重。正如前一段时间罗祥老师评价金瓶梅一样,金瓶梅只是一本艺术品,而不能称为淫秽物品。如果罗祥老师在当时那个时代,估计也万万不敢说这个话。
我国改革开放前就是这样一个现状,那么我们的邓小平爷爷又是如何挽狂澜于既倒,扶大厦之将倾的呢?
《邓选三卷》里面有这样的三句话:
1、摸着石头过河;
2、不管白猫和黑猫,抓到老鼠就是好猫;
3、稳定压倒一切。
可以说这三句话贯穿整个改革开放。吴晓波是这样定义改革开放的: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一个被自下而上的力量和需求推动的过程,只不过以自上而下的政策改革追认的方式呈现而已。改革开放这期间,涌现了大量的能人志士,在他们的积极尝试探索下,才让我国的经济才能如雨后春笋般茁壮成长,而在这期间,邓小平爷爷以自己的独特眼光掌舵者中国经济的前进方向。
(文章是由收听@晓书童频道整理而得国汇策略,如有侵权,还请联系删除)
发布于:天津市配配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